中场重组 东风奕派终于动真格了

  • 2025-08-03 22:36:37
  • 327

不是所有车企,都有机会在新能源转型中“回炉重造”,尤其是体量巨大的传统车企,要想推倒重来谈何容易。

但东风给了自己一次这样的机会——在内部分拆与重构之后,一个全新的“东风奕派科技”在武汉亮相,不再依附过去,大方展露自己的央企身份。

8月1日那场发布会,如果你只看到华为联名、eπ008限时价,甚至六款新车同场亮相,那你还只是看到了热闹,这背后其实藏着东风这家老牌车企真正意义上的一次战略性自救:脱离过去的多品牌分散运营,集中力量打用户、打技术、打效率——说白了,这是在向体制要速度,向市场要生存。

让人意外的是,这场中场调整并不是一次“从上到下”的保守改革,反倒透着一点后发品牌的激进劲儿,比如那个听起来不像央企口吻的服务承诺:“10分钟响应,1小时方案,1天闭环。”这可不是拍脑袋喊口号,东风是真准备把研产供销服打通,用互联网公司式的动作,去重新跑一次新能源的牌局。

新公司的野心,显然不只在发布会现场,汪俊君带着一种“要不成就别出来”的气势,把东风奕派科技定义为一家以技术为根、以用户为魂的公司,这听起来几乎像蔚来或者理想的发言,但从他掏出的技术账单来看,确实也不是虚头巴脑。

比如,国内首个自有16000吨一体化压铸设备、即将量产的固态电池、支持1200V平台的高压快充架构、全新一代线控底盘和智驾系统,这些不是PPT式炫技,而是实打实准备上车的配置,尤其是和华为的联合车型,甚至直接喊出了2026年上市的时间点,把话说得这么明这么死,东风似乎是拿出了必须干成的态度。

但如果你以为这就是传统车企翻身的套路——靠砸钱堆技术、拉大厂做生态、上高端打形象,那你可能还是低估了这次的彻底程度。

因为奕派真正变的,不只是技术,而是产品节奏和市场打法。从“干一年、变一次”的老节奏,变成了“每年进化、常用常新”的产品承诺。从每个品牌“各自为战”,变成了品牌之间重新梳理的“奕派向上、风神向新”——别再指望一个品牌打全场,而是把东风内部的角色重新分工:奕派冲高端、风神打主流,纳米融进体系,形成合力而不是内卷。

最关键的是,东风终于不再只盯着国内市场了,海外那一块一直是多数自主品牌“想做又不敢真投”的灰区,这次奕派科技把海外计划拉到台前:建本地工厂、搞属地运营、配全球研发网点、定KPI,这不是走出去看看,而是准备扎根,卷向全球的节奏。

当然,谁都知道央企要做成一件事,不难,难的是快速做成,可眼下这个局面,留给东风的窗口期并不宽裕。整个新能源市场已经从百花齐放转向血雨腥风,从品牌增量战走到了品牌生死战,奕派此时亮剑,不再是“试水”,而是带着整个组织架构和品牌信仰的一次“豪赌”——赌自己还能再被市场记住一次,也赌中国新能源不会只被新势力垄断话语权。

所以,如果说前几年东风是在新能源舞台上"打酱油",那从2025开始,它是真的要上场了,而新成立的奕派科技,不是“东风第二曲线”,而可能是东风在新能源时代“唯一的主线”。

央企身份不再是包袱,也不该是护身符,它只是让你起跑点高了一些,背负了更多希望,但赢下来,靠的还是产品、用户和时间。

这一次,东风似乎明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