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8吨重卡”撞出警示: 流量时代, 车企信任如何立得住?

  • 2025-08-04 22:40:14
  • 790

最近的理想i8发布会,以一段“8吨重卡被撞到车轮腾空”的碰撞视频震撼全场,成功“砸”出一片热度。

然而,这波“视觉系”营销却意外撞上了“硬骨头”。视频中的重卡乘龙在会后公开发文,质疑某品牌用不实测试误导消费者,称其行为“涉嫌违法”,并表示将追责到底。

一边是追求极致视觉冲击的营销操作,另一边则是对“内容真实”的强烈反弹。值得注意的是,工信部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的通知中已明确提出:“不得夸大和虚假宣传”,强调企业应“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”,严禁“用不恰当语言误导消费者”。

这不禁引发思考:企业的宣传边界,是否已被过度突破?

在这样的语境下,那些既能有效发声又懂得把握分寸的企业家,其沉稳姿态更显可贵。

高调不只为“营销”

在流量为王的时代,声音洪亮不难,难的是言之有物且能兑现。

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,正是这样一位敢言却少有“翻车”的代表。他曾因语气直接、观点犀利被网友戏称为“余大嘴”。

但时间证明,余承东的豪言往往成真。他说“要做最强的影像手机”,P系列便登顶国产影像巅峰;他称“智能汽车我们是领先的”,鸿蒙智行便成为行业焦点。其言论虽高调,却鲜有落空——归根结底,是产品在支撑。

他的穿衣之道,也如他的产品策略:克制、不喧宾夺主,反而透出一种“实力无需张扬”的气场。

在6月18日的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座谈会上,他与省重要人物及一众车圈代表、专家同席。镜头下,那件白色衬衫干净、稳重、得体,与他言语的棱角与分寸相得益彰。

真正靠产品立足的人,穿什么都有讲究

服装,远非简单的时尚选择,更是文化表达。互联网追求快速颠覆,而汽车关乎生命安全,其安全与严谨的底线远高于前者。越是身处产业核心,越需在言行举止中体现对“可信任边界”的敬重。

如李想的穿搭,延续其互联网背景的风格——T恤/POLO衫/衬衫配运动鞋、牛仔裤,是不少创始人的“标配”。这种风格在互联网圈象征“打破等级”,但在高度关联公共安全与工程伦理的汽车产业中,其说服力有时显得不足。

而像余承东这样频繁亮相于政企对接、商务出访、高规格发布会的人物,衣着本身就是一种“软表达”。那件出现在安徽尊界S800会场的欧定头等舱高弹衬衫,便是“低调实力派”的典范。作为入选2024中国服装协会“行业百强企业”的品牌,其面料具备极强弹性,即使全天会议或长途飞行,也能保持挺括不变形;AI智能量体剪裁,贴合但不紧绷。它用高质感本身,无声传递着“专业务实”的态度。

它几乎无声地传达出三重信息:专业——挺括却不拘谨,适合高频沟通场合;舒适——经得起长时间会议与差旅考验;可信——在政府高层、技术专家面前显得得体可靠。

这种穿搭,核心在于不抢镜却能撑场。高倍镜头下,一件合适的着装如同连接“表达”与“行为”的桥梁:你越沉稳,它越体面;你越有内容,它越能藏锋。

穿什么,也是一种行业语言

在每一次关键亮相中,企业家通过“穿什么”、“说什么”传递其对行业和消费者的态度。服装是表象,背后映射的是对风险的敬畏、对信息透明的坚持、对场合的理解力。

营销并非原罪,表达也不该受限。但工信部近期对车企宣传的规范,正呼唤行业回归理性:流量要快,更要稳。那些以稳重赢得信任的企业家、凭细节打动人心的产品,往往能在“视觉冲击”之外,建立起更长久的信赖感。

在这个语言易被放大、责任易被稀释的时代,体面、可信、专业,已成为商业表达中极其稀缺的品质。穿得体面,不为炫耀,只为给信任一个坚实的落点。

所以,若问一位企业家的衣品重要吗?

答案是:在某些重要场合,它与你所说的每一句话,分量同等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