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比赛日经济”渐成商圈新引擎

  • 2025-07-26 00:07:07
  • 813

上周末,北京国安队和上海申花队之间的“京沪大战”吸引了62291名球迷现场观赛,这个数字在刷新升级改造后的工体最高入场人数纪录的同时,也创下本赛季中超的票房新高。海量球迷不仅点燃了球场内的热情,也让工体及周边商圈享受到“比赛日经济”带来的消费热潮。

赛前散场后消费热潮八小时

工人体育场见证了中国体育66载沧桑,它地处三里屯商圈,是北京最具消费活力、消费业态最丰富的地区之一。每逢重要比赛日,很多球迷赛前三四个小时就已经来到球场周边,工体北路上的多家快餐店和咖啡店内,随处可见身穿国安绿色助威球服的球迷在排队点餐。

位于工体附近和体育场内的两家俱乐部特许商品专卖店,“京沪大战”当天人流如织,两店销售总额超过了60万元,是平日的2.5倍。一位店员告诉记者,比赛日“销冠”当数新款球迷助威服,因为店内可以提供印号服务,球迷们都会选择为助威服印上自己喜欢球员的号码,然后穿上它去球场看比赛。

比赛过程中,遍布工体看台环廊内的餐饮档口,为喊累了、跳饿了的球迷们提供多种快餐、小吃、啤酒、饮料。“京沪大战”当日,各档口总销售额比国安队本赛季前8个主场的平均销售额增长了107%。啤酒档口和“送酒到位”的看台售卖员最受男性球迷青睐,本场比赛销售金额约4万元,达到平日销售额的2倍。

虽然“京沪大战”国安队最终主场输球,但因比赛是周六晚上举行,很多球迷散场后没有直接回家,而是在三里屯、东直门、朝外等附近商圈吃夜宵、看电影。一些酒吧、餐吧、露天大排档内,都能看到球迷们的身影。

一场比赛吸引6万多现场观众,从赛前到赛后,球迷们掀起了长达8小时的消费热潮,“比赛日经济”充分释放出强大动能。

京味儿文化深耕家乡自豪感

“京沪大战”开始前,覆盖全场看台的巨幅TIFO(拼图)缓缓升起,北看台以“八臂哪吒”的造型震撼亮相,东看台则是“北京城”字样,西看台为“德胜门箭楼”剪影,寓意“得胜”。浓浓京味文化与球场融为一体,也吸引了更多目标人群喜欢国安队,热爱北京。

在工体场牌店内,最受球迷欢迎的既有工体造型的冰棍,也有女球迷最爱的老北京蒲扇,坐在看台上拿着它扇一扇,很有京城姑娘特有的俏皮灵动。为了增强球迷们的家乡自豪感,俱乐部特许商品专卖店今年推出了“京”字系列城市徽章,以各区县为主题,每场限量发售,深耕本地文化。

国安俱乐部商务相关负责人表示,经过近3个赛季的运营实践,工体和国安俱乐部已呈现出“比赛日经济”效应。从球票销售、包厢租赁、衍生品销售及餐饮消费等方面,均有明确的目标群体。其中包括购买球衣、围巾、徽章为主的核心球迷群体,购买吉祥物系列及亲子装的女性及家庭群体,以“打卡”拍照参观为主的年轻潮流群体和赛前赛后都要“逛吃”的硬核餐饮群体等。

国安俱乐部希望,通过每个比赛日激活城市的精神认同,展现文明向上的球迷文化和城市的深厚底蕴,以国安队高水平的竞赛表现为核心,为球迷们提供更优质的观赛和消费体验。

本报记者王洋